安化县农业资源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07 11:28     信息来源: 县委编办     浏览数: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安化县农业资源站

宗旨和

业务范围

负责农业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负责农业资源的监督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组织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收集保存、保护区(点)建设、技术研究及综合利用;负责外来生物管理和综合防治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全县生态农业即循环农业建设。

    

安化县东坪镇沿江路

法定代表人

谌小刚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安化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

28

网上名称

安化县农业资源站

从业人数

4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主要成绩 (一)全面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2021年,我县全面完成18.484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入户调查,通过全面落实改良酸性土壤、改革施肥技术、改善灌溉方式、改进耕种措施、改变越冬状况、改选适宜品种、秸秆离田等措施,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治理57300亩;严格管控区全部退出水稻生产,通过改种玉米、花生、红薯、退耕还林还草等进行种植结构调整12200亩,并顺利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根据抽样检测及检测机构(湖南省正信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反馈的检测结果初步分析,我县2021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已达到91%以上。 (二)顺利通过农业废弃物污染整治EPC项目验收销号。我县洞庭湖流域化肥农药废弃物污染整治项目通过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地表径流污染治理工程、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一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等,于2021年10月完工,已分别通过县级验收、市级复核,并于11月26日顺利通过项目终级评估考核,完成了“2021年夏季攻势”销号工作。 (三)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通过健全秸秆收储运供应体系建设,结合秸秆禁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秸秆离田、农机项目等,推广秸秆资源“五料化”利用技术,据调查统计,2021年全县农作物秸秆产生量达到376942.35吨,可收集量285039.95吨,秸秆“五料化”资源利用总量248412.32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7.15%。 (四)农膜回收工作持续推进。通过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农膜回收体系,全县共建立回收网点28个,当季地膜使用量372.97吨,棚膜使用量288.4吨,地膜回收量306.28吨,棚膜回收量237.106吨,农膜回收率达到82.16%。 (五)全面摸排整治,杜绝农村沼气安全隐患。针对我县农村沼气基数大、底数不清、安全生产情况不明的现状,组织发动全县各乡镇对农村沼气进行了大排查、大整治。据调查,目前我县共有沼气设施2907个,其中正常使用的沼气设施339个,废弃、闲置的沼气设施1482个,销毁、填埋的沼气设施1086个;通过组织安全知识宣传、对现在沼气设施进行分类管制,全县未发生任何沼气安全事故。 (六)入侵外来物种得到有效防治。多次开展县乡村各级联动的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活动,动员社会各级力量,有效防治外来入侵物种面积:大薸约2000亩,福寿螺约900亩,加拿大一枝黄花约80亩,全民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意识显著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得到有效防控。 (七)野生大豆资源保护效果显著。经过多年保护,今年我县柘溪镇、乐安镇、古楼乡、大福镇等多地野生大豆资源充裕,种群数量和繁殖面积逐步增加;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并及时进行人工干预,我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设备设施完整,野生大豆生长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八)扎实开展农业环境监测。我县继续承担3个山地茶叶种植模式固定监测样点的监测工作,2021年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按时定点完成水质监测取样24个,农产品取样3个,土壤取样3个,已全部完成取样及送检工作,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结果尚未发布。 二、具体做法 (一)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确保粮食安全。 1、全面调查,建立台账。以湖南省加密调查最新矢量数据为基础,借助第三方专业技术力量,将四次图斑进行又叠加归类并以村为单位打印,组织召开业务培训班,集合乡镇与村组人员,以村为单元,组织开展点位图斑面积核实和污染边界勘定,全面完成安全利用区调查面积18.484万亩,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到农户、到丘块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台账。 2、分类管理,分区施策。一是加强对优先保护类耕地管护力度。通过强化耕地质量动态监测预警,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还田、定期深翻耕等技术,增施有机肥,间(套)种绿肥,严控新增污染,我县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未减少、土壤环境质量未下降。二是巩固提升安全利用水平。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污染程度、立地条件、种植习惯,大力推广“六改”(即改善灌溉方式、改良酸性土壤、改革施肥技术、改进耕种措施、改变越冬状况、改选适宜品种)综合农艺措施,因地制宜选择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石灰调节、秸秆离田等适用我县推广的安全利用措施治理轻中度污染耕地57300亩。三是全面落实严格管控措施。对严格管控耕地,全面退出水稻生产。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自愿”原则,通过改种旱土作物、苎麻、水生植物等全面开展种植结构调整,调整面积达12200亩。 3、试点示范,推广应用。一是开展叶面阻镉剂试验。在乐安镇古溶村安全利用区开展水稻叶面阻隔剂田间小区试验,据试验分析,所选几种叶面阻镉剂对我县安全利用区稻谷吸收镉、砷、铅有较明显的阻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对叶面阻镉剂在我县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在严格管控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示范点建设。在龙塘乡、大福镇、小淹镇、奎溪镇等多地结合当地涉农产业或村集体经济,集中流转严格管控类耕地,开展有机蔬菜、中药材、芝麻等多品类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示范点建设1200亩。三是继续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开展集中推进区域示范区建设。在梅城镇、马路镇、奎溪镇等等地通过流转安全利用区耕地,发展稻-油轮作、稻-玉轮作,并采用生石灰、钝化剂、有机肥撒施、推广金两优华占等镉低积品种、结合深水灌溉、秸秆移除等技术,创建安全利用示范区5700余亩。为进一步筛选和构建适用我县受污染耕地类型且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利用技术模式提供了依据。 (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通过组织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镉大米”事件重要批示精神、制定方案、分解任务目标、落实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完善严格管控台账、建立严格管控区常态化监管机制、2次对全县严格管控区开展退出水稻生产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全面核查等措施,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并于今年11月提前通过市级销号验收。二是完成“2021年夏季攻势”销号工作。我县洞庭湖流域化肥农药废弃物污染整治项目通过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地表径流污染治理工程、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一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等,于2021年10完工,并分别通过县级验收、市级复核,并于11月26日顺利通过项目终级评估考核,完成了“2021年夏季攻势”销号工作。 (三)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生态安全。一是进一步加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6月29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县秸秆综合利用业务培训班,针对各乡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秸秆综合利用台账建设与秸秆“五料化”综合利用技术培训;结合秸秆禁烧,大力宣传秸秆回收利用;2021年继续支持湖南诺盛生物等6家秸秆收储运主体,新增培育了安化润态综合种养等21家产业化利用主体,大大提升了秸秆收储利用量,健全了以收储运网点为轴心、秸秆利用主体与农户共同参与的收储运体系;构建了以诺盛生物、鹏晖农牧等市场化主体为代表的秸秆肥料化利用、以华晟生物为代表的燃料化利用、以润态综合种养为代表的饲料化利用,以湘安陶瓷厂为代表的原料化利用、补充了谌三忠食用菌基地为代表的基料化利用,全面构建了秸秆“五料化”综合利用格局,为促进全县秸秆产业化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全面推广农膜回收。2021年组织全县各乡镇对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情况集中开展了全面普查,重点摸清了覆膜作物与用膜数量、农膜生产企业、销售主体、回收方式、利用方式以及废弃农膜回收数量、土壤农膜残留量等情况,为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组织相关部门对东坪镇、清塘镇、仙溪镇、南金乡等地农膜销售主体进行了调研,要求各农膜销售门店做好台账登记并利用销售网点向农膜使用者针对性宣传农膜回收再利用的好处,在全县选择性地开展了农膜使用主体与回收网点的调研与宣传,通过实地考察,科学选取了东坪镇大园村春旭果蔬等4个农膜残留监测点;根据我县实际,大力推广以农户与各使用主体对农膜进行自行回收,同时探索构建了“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捡拾离田、村级收集、乡镇(企业等主体)回收处置、市县统一监管”的农膜回收体系。三是扎实开展农业环境监测。通过对3个固定农业环境监测样点进行监测,为及时掌握并逐步摸清我县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打下基础。 (四)全面摸排整治沼气设施,确保生产安全。一是加强业务培训。5月21日,组织全县23个乡镇和县城南区管委相关工作人员,就农村沼气安全处置技术规程、沼气工程规模分类、农村户用沼气安全使用明白纸、沼气安全使用承诺书等相关技术规程、技术标准、技术知识做了学习和培训,发放培训资料200余份。二是吸取“6.13”湖北十堰市燃气爆炸事故教训,对全县已建农村户用沼气池和各类沼气工程运行及管理安全隐患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整治,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发现问现、立即整改,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实践活动,对市民及农户进行沼气安全知识宣传,发放沼气安全知识资料5000余份,提高了市民的沼气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四是对原县能源办的纸质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并分发到各乡镇,要求乡镇对照各自的底数,组织专门力量下沉到各村各组,对照名单逐一进行调查核实,建立一个全面、准确的沼气池数据库。为实现沼气设施的分类管制,杜绝沼气生产安全隐患打下坚实基础。 (五)着力做好农业资源保护与外来物种防控,确保生物安全。一是加强野生大豆资源保护。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登记制度,严控保护区人类居住与生产活动,安排专人进行定期巡查,我县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看护设施、隔离设施、警示设施完整,没有倾倒、坍塌现象,具有良好的看护、隔离、警示功能,通过及时进行人工干预,采取除草、起垄、放坡、开沟等方式,畅通排水,改善立地条件,保证了野生大豆良好的生长环境,达到了保护野生大豆原生环境的作用;通过宣传调研,逐步提高了农民对农业资源的保护意识,我县柘溪镇、乐安镇、古楼乡、大福镇等多地野生大豆资源充裕,种群数量和繁殖面积逐步增加。二是防控外来物种入侵。2021年,结合全国网络舆论大环境,我县多次开展县乡村各级联动的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活动,动员社会各级力量,通过人工灭除、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算途径,有效防治外来入侵物种面积:大薸约2000亩,福寿螺约900亩,加拿大一枝黄花约80亩,全民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意识显著加强,初步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外来物种联防联控网络,外来入侵物种得到有效防控。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任务重,人员少。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与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的工作面不断扩宽,政策性越来越强,风险性更大,时效性更高,而人员的配备并未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而增加,相应的业务人员更是极少,工作推动十分困难。 (二)政策不明,时效不高。2021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任务到7月中旬才明确,加密图斑到8月中下旬才分发领取,加上受疫情影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入户调查与治理等工作到9月份才逐步启动,许多农艺措施的推广实施已错过季节,导致此项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三)乡镇人员配备不足,上下衔接难。机构改革后七站八所职能职责全部下放,人员转隶,乡镇对农技人员的调整幅度较大,部分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已经脱节,加上乡镇工作量的大量增加,工作衔接上下脱节。 (四)项目少,资金短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均需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比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光治理一项全县每年需1000万以上,而2020-2021两年省市县各级投入资金不足1000万,资金严重短缺;加上农村沼气生产、农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多项工作既无项目也无经费,工作非常被动。 四、2022年工作计划与建议 (一)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进一步完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台账。全面推行耕地分类管理,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管护,稳步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轻中度污染耕地治理任务;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面退出水稻生产,稳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建议县委县政府及局党组整合相关项目,结合粮食生产全面推广低镉品种、结合农机项目在安全利用区重点推广耕地深翻耕、结合中药材产业及水果产业对严格管控区耕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