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安化县纪委监委被评为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工作一类单位

来源:安化县纪委监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2-03

1月19日,省纪委监委印发《关于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工作(市县)考核结果的通报》(湘纪发〔2023〕3号),安化县纪委监委被评为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工作一类单位。

安化县作为省级乡村振兴15个重点帮扶县之一,底子薄,摊子大。安化县纪委监委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各项监督,全力为乡村振兴工作保驾护航。2022年共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37个,问责70人,追缴和清退违纪资金153万元。

注重关键环节“下功夫”。紧紧围绕双全书记在全省重点帮扶县和示范创建县视频座谈会上讲话中的“四个重点”要求,结合2022年度安化县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按照“小切口、发力准、操作性强”的原则,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年来对监督清单进行两轮次调整优化。在“四个不摘”政策落实、农村“三资”“微腐败”、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失职渎职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监管、严防因“人情负担”过重导致群众返贫返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领域、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溢流直排等六个方面问题开展监督检查,下狠功夫。

聚焦重点领域“强发力”。一是聚焦帮扶机制。督促选派56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易地搬迁安置点驻村帮扶,42个1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100%覆盖到位。将全省第二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茶乡花海社区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样板示范区,人民日报进行专题报道。“五微五自一特”美丽屋场创建工作获《乡村振兴情况交流》内刊推介。二是聚焦粮食安全。督促整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问题21个,处置问题线索5条,问责6人,推动完善制度4项,建成高标准农田4.19万亩,粮食年新增产量379万公斤,项目区直接受益农业人口3万余人。三是聚焦基层减负。清理村级挂牌1250块,整合挂牌310块,并建立村(社区)新挂牌匾报告制度。四是聚焦农村“三资”。起底问题线索47条,党纪政务处分12人,组织处理13人,追缴资金66.58万元。五是聚焦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公路项目的财务、招投标、安全隐患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整改问题四大类11个,新建农村公路140.639公里,新增配套安防设施397.723公里,完成农村危桥改造18座。

围绕基层监督“用狠劲”。一是半月摸排建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督导机制,以“室+组+乡镇纪委”的方式对各乡镇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每半月一次的深度摸排和指导,督促整改问题358个。二是片区协作显优势。全县划分为五个片区,集中力量协作办理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案件。2022年以来,处置一年以上存量线索268条,办结率达98.5%。三是巡察利剑破难题。十三届县委第三轮巡察对乡村振兴领域开展专项巡察,同步推进“巡乡带村”,目前已巡察12个县直单位、12个乡镇、17个村(社区)。四是专项督导抓整改。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两轮专项督导,实行“一天一督查通报,一周两典型案例”,下发督查通报38期,通报典型案例4期11人次,挂牌督办乡镇9个。五是以廉润民树新风。引导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开展清廉文化活动90余次,全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建立与新农村发展相适应、与群众愿望相呼应、与“美丽乡村”相匹配的“廉洁乡村”。

贯彻长治长效“做文章”。一是以案释纪。撰写本土典型案件剖析材料,认真分析案例特征,提出警示与防范的具体意见,将剖析材料印发至全县各单位党组织,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对照检查。二是以案示警。召开全县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关键岗位人员旁听庭审,以“身边案”警示“身边人”,督促县财政局等12个案发单位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三是以案促治。综合运用通报、约谈和问责等手段,发出纪检监察建议9份,督促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制度5项。